“一米”之遥:这是爱你的距离

未知 2023-12-02 12:14

■地铁站台上候车的乘客自觉保持了一米的距离。

■超市柜台前地面上画了“一米线”,顾客自觉遵守。

有时候,好习惯是逼出来的。猝然而至的新冠疫情,驱使人们改掉了一些坏习惯:排队有了间距、热门景区预约游览、朋友聚餐用上公勺公筷……

有时候,把好习惯坚持下去不容易。它需要每一个人文明意识的不断提高,更需要全社会形成一个积极呼吁、倡导、监督的氛围。

今天起,我们推出《因爱而变》系列报道,抛砖引玉,期待人们在遭受疫情伤害之后,以“爱”的名义,改变习惯,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和谐、美好!

商场、饭店恢复营业,公交、地铁班线逐渐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日趋放缓的石家庄,正重现往日的繁忙景象。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迎接春天的到来。与以往不同的是,在超市、银行、地铁等公共场所,人们不再扎堆聚集,排队时人与人之间有意识地保持一定的距离。地上有形的“一米线”一目了然,人们心中无形的“一米线”悄然镌刻。

□文/图本报记者南开宇李兵诸葛利华

【探访】

地铁高峰时段等车市民主动保持间距

3月27日17时30分,石家庄地铁1号线留村站,这里正有不少市民出入地铁站。

由于是交通晚高峰时段,很多下班的市民在站台候车。虽然等车的市民逐渐增多,但记者注意到,大部分在站台候车的人,都会主动与旁人保持一定间距。即便是双方认识的朋友或同事,聊天时也没有挨得太近。

3月28日10时,记者又来到地铁1号线体育场站。在站里的自助购票机区域,地面上有明显的前后间隔一米的三道黄色标线,引导市民在买票时注意与前方人员保持距离。同样,在进入地铁站台的安检口前,通道地面上每隔一米就有一条黄色标线,仔细一数,多达10条。所有准备进入下方站台候车的乘客,在安检前均需按照地面标线提示的间隔排队等待。与此同时,乘坐地铁的市民在安检口附近,还要通过手机扫码登记个人信息,经过先后两道体温检测后才能进入刷卡区域。

“我觉得地面设置间隔提醒标线这种形式挺好的,不管是疫情期间,还是今后,这种方式值得保持。”市民张先生说,他每次外出时,都会把地铁作为首选的交通工具。疫情发生后,虽然他外出的次数比平常减少了很多,但只要出门办事,还是会乘坐地铁。前段时间,出行人数减少,原本人多拥挤的车厢里一下子变得空荡荡的。与此同时,在购票及候车时的“一米线”原则也开始被更多的人接受,“这种形式让出行秩序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不仅是为了防止人员接触过密,更是让人多了一点自己的空间和安全感。”

记者在连续两日对地铁的探访中发现,对于人与人之间“一米”距离的控制,地铁方面保持着严谨的态度。乘车市民的习惯,也随着这场疫情,发生了不小的改变。

通信营业厅“一米线”标识清晰

3月28日11时许,记者来到位于广安大街附近的一家通信营业厅。经过营业厅门口的体温监测之后,办理相关业务的市民先在工作人员帮助下领取一个号码,随后就坐在大厅的座椅上等待叫号。

在办理业务的一排柜台旁,工作人员为市民进行着一对一的服务,每个柜台之间都有一定的间隔。在每一位市民所坐的位置后方,地面上均有“请在一米线外等候”的提示语和蓝白标线。如果前一位市民办理完业务即将离开,后一位市民听到叫号后来到柜台时,后方的人需暂时在“一米线”外等待。

记者随后又随机探访了市内多家通信营业厅,无论是大型的自办营业厅,还是小型的合作营业厅,地面均有“一米线”标识。有工作人员称,这样的标识之前就一直存在,疫情期间营业厅开门营业后,他们更是不断重点提醒前来办理业务的市民保持好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样的工作要求,也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理解和支持。

银行超市等场所“一米线”在升级

连日来,记者还走访石家庄部分银行和商超场所,这里的“一米线”已经悄然升级,为人们的安全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3月27日11时,记者进入中国银行和平路支行大厅,有工作人员主动询问办理哪类业务,然后有人安排客户到不同区域进行办理或等候。几个柜台前,每个柜台的地上都画有“一米线”,不过每个柜台前只有一位市民正在办理业务,身后并无人员排队等待。“银行业早就实施了一米线,但如今银行都不用在一米线外排队,而是每个窗口办完业务后叫号,然后下一位市民再前往柜台,这样对办理业务的市民能多一份隐私和安全。”银行一位工作人员说。同时,在智能银行区域,每一位市民在自助机前办完业务,都会有工作人员对机器设备进行消杀,随后再让下一位市民使用。

而在北国超市和家乐福超市的结账通道前,原本都有一条“一米线”,如今,超市收银台前的“一米线”都进行了升级。在北国先天下超市,结账通道前画出了三条“一米线”。而家乐福超市,更是在结账通道前画上了四五条“一米线”,还在画线的地上印有文字:为了疫情防控,请您站在线外等候,不推不挤,保持1米距离。

【调查】

人们心中的“一米线”正悄然扎根

3月30日起,石家庄地铁1号线、3号线恢复正常运营。在这一背景下,出行市民能自觉坚持“一米线”,不仅是相互的尊重,更有助于疫情防控。而在此前的调查中,出行的市民对于和他人保持距离大都表示认同,认为虽然疫情向好,但大家的防护意识不能降低。

采访中,乘坐地铁出行的市民黄女士直言:“我和同事平常都是乘坐班车上下班,留村站这是集合点,所以要想回家,很多人都还需要坐一段地铁。”黄女士表示,从进入地铁站开始,这段时间以来她就刻意与他人保持着一定距离。不仅是自己,黄女士发现她身边的同事也是如此。“虽然疫情有所好转,但还是应该注意。”黄女士说,自从半个多月前单位复工后,她已经习惯了在出行时保持与他人“一米”的距离。走到哪里都一样,不管场所有没有标线。她认为,这种改变没什么不好,今后也会保持这一习惯。

市民刘先生同样对“一米线”深有感触:“我认为这是一次提升个人素质和改善公共秩序的机会,应该得到发扬和保持。”在疫情发生前,刘先生每次出行,去哪里排队时,都是随着人们不停向前挤。如今,他走到哪里都会等一等。不仅在乘地铁安检时耐心排队,就连前方有人刷卡进入站台时,他都会刻意地等一下对方,直到前面的人离开刷卡机后,他才上前刷卡。

曾经在日本留学的黄女士说,在日本乘坐公共交通或到公共场所游玩,排队保持距离是一种不成文的习惯。没有什么部门强调过“一米线”,但大家都会保持一小步的距离。

“安全防护是一方面,但这场疫情确实让我们的生活有所改变。”刘先生说,通过一件事改变人们的一些生活习惯,让大家有一些素质方面的提升,这很重要。而“一米线”不仅从表面上形成了一种行为约束,也让一些人心中的“一米线”悄然扎根。

通过采访,记者看到石家庄众多场所正不断加强“一米线”意识的宣传,更多的市民也意识到要与他人保持距离。这既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也是遵守秩序的重要体现。

【呼吁】

“一米线”有形无形距离产生美

社会学者彭秀良说,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让人们更加注重个人的修养,“一米线”自觉排队便是其中之一。在抗击疫情期间,人们注意保持彼此之间的距离,很大程度上是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毕竟每个人都需要对自身的生命安全负责。那么,疫情过后呢?

彭秀良表示,一次大的疫情,就如同一个小孩子患了一场大病,会促进个人的成长和社会道德水准的提升。患难与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越是在社会公共危机严重的时刻,越是要严格要求自己,加强个人修养,遵从公序良俗。如同个人的成长,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准也应是单向发展的,即只能越来越高,而不是相反。因而,公共危机过后,每个社会成员不应降低自己的道德水准,而是更加注重约束自身的行为,更加注重个人素质的提高。

采访中,不少市民也表示,希望通过这次疫情,大家都能养成“保持一米”的良好习惯。有形的“一米线”和人们心中无形的“一米线”同样重要:这就是你我爱的距离!


参考资料
标签